第三章遂赣作战(1/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酷书网新域名清大家记住,www.xkstxt.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第四章从中国战场到本土决战师团

    终节以历史学家为目标

    地图

    藤原彰先生的人品与学问

    本书的作者藤原彰先生,1922 年7 月2 日生于日本东京。就像

    当时很多优秀青年一样,先生也以职业军人作为人生志向,于1938

    年11 月进入陆军士官学校,并于1941 年7 月从该校毕业,随即被派

    到中国战场,当年10 月被任命为少尉。此后,先生作为第一线的中

    队长,转战中国各地近4 年之久,于1945 年4 月回国。回国后,先

    生出任步兵第五二四联队的大队长,并在任内迎来了日本的战败,当

    时的军衔为陆军大尉。在中国战场的藤原先生,可以说是最勇敢的青

    年军官之一。事实上,先生在与中国军队的作战中曾3 次负伤,因此

    直到晚年,在下颚上仍然留有八路军的手榴弹弹片造成的伤痕,肺部

    也残留着中国军队的子弹,由于脚上的负伤还稍微有一点不良于行的

    样子。藤原先生是在最前线支撑着“天皇军队”的年轻军官之一。可

    是,同时先生作为因多愁善感而格外敏感的年轻人,对于侵略战争给

    中国民众带来的悲惨现实绝对不能视而不见。因此逐渐发觉了日本帝

    国主义所鼓吹的诸如为了解放亚洲而进行“圣战”之类的谎言的虚伪。

    关于这一过程,已经很清楚地通过本书的叙述而呈现给了读者。

    对于战争所抱有的疑问的萌芽,由于战争的失败而越发强烈了。

    结果,藤原先生从“想知道战争的真实情况”的强烈愿望出发,决心

    学习日本史专业,并于1946 年5 月考入东京大学文学部史学科。在

    当时的日本社会,由于战败,原有的价值观和思想都处于动摇或崩溃

    之中,在日本共产党领导下的激进的民众运动迅速发展起来,马克思

    主义也在知识界获得了极高的威望。大学也不例外,在这一环境中,

    藤原先生的思想也迅速地倾向于马克思主义。当时给予藤原先生很大

    影响的,是作为战后日本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开拓者的井上清先生。

    1949 年3 月,藤原先生从东京大学毕业。他的毕业论文的题目

    就是“二二六事件”。众所周知,“二二六事件”是1936 年由陆军

    的年轻军官们发动的武装政变。在当时的东京大学,还存在着浓厚的

    自战前以来一直充斥官办大学的经院哲学传统,同时代的历史,尤其

    是政治史不能成为学问的对象。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以日本法西斯

    主义论的逻辑从正面研究充其量不过是十多年之前事件的毕业论文,

    可以说是在东京大学保守的学术氛围中开创了风气之先,具有划时代

    的意义。这就是日本现代史研究专家藤原彰的诞生。

    从东京大学毕业后,藤原先生一边以写作文字和担任非常勤讲师

    来维持生活,一边作为在野的研究者先后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1967 年11 月,藤原先生成为一桥大学社会学部的副教授。这可以说

    是日本现代史的研究在日本的学术界张扬市民权利的一件具有象征

    意义的事。

    就像上面所介绍的那样,毫不夸张地说,藤原彰先生在日本现代

    史的研究领域起到了领路人、开拓者的作用,尤其是在以下三个研究

    领域做出了显著的贡献。第一是日本战后史的研究。在满洲事变以后

    的一连串侵略战争的那个时期不能成为真正的研究分析对象的时代

    环境中,藤原先生对于日本战后史的研究倾注了极大的精力。1955

    年出版的岩波新书《昭和史》(远山茂树、今井清一合著),作为包含

    了战前和战后部分的昭和时代的通史成为一大畅销书。第二是日本军

    事史的研究。在天皇制度下的国家,对于军队或战争的研究是被彻底

    压制的,因此可以说战后几乎没有能够继承的研究成果。即使是在直

    接体验了战争惨状的研究者中,为了不被认为与军国主义的复活相关

    联,也尽量回避日本军事史的研究。在这样的环境里,藤原先生一边

    深入学习安格卢斯的军事理论,一边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的立

    场,很早就开始从事日本军事史的研究。其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即《军

    事史》(东京经济新报社1961 年出版)。另外,在日本军事史的研究

    领域,藤原先生对于战争犯罪的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不应该被忘

    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