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1)(2/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酷书网新域名清大家记住,www.xkstxt.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否则连燃料都没有甚至空气都没有,只是纯粹的阳动,你是看不到火的。

    当然八卦的卦象代表很多事物,这里只举上面两个贴近自然的例子好了,总的来说就是五行在万物中的原始体现便是八卦的卦象了。

    这些原始的卦象相互组合生出六十四卦,能对世界万物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也就是易了。

    万物由道生,生阴阳,分五行,拆八卦,合易术,故而真气啊、功法啊、神通啊、奇术啊都是以阴阳五行、八卦易术为基础。只是修炼者未必能够有此参悟,因为九州修真之法乃续帝所传,而将修真与实际相连的基础理论,经过两万多年的变迁也只有寥寥的几本上古典籍有载。

    铁火的字诀便是将纯阳真气结合周遭的阴气,借着阴气被重阳火行蒸腾之风增加自身的速度,才产生了风之力。不过铁火也并不知道八卦,只知是师父传于自己的大觉宗的秘术而已,因为八卦的系统体系只记录在寥寥可数的上古典籍之中。

    当然,字诀的奥妙还有很多,让我们静待故事的展开吧。

    好了,到此作为一个小节,今后《易卷》会根据《易宇宙》中故事的展开进行更多的讨论,敬请期待……

    易卷(二)

    随着《易宇宙》故事的展开,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法术也初露端倪,故借《易卷(二)》对书中的五行生克进行一些拓展和补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取所需。

    五行的生克即为五行的转化与约束,转化是运动,约束也是运动,故而五行生克本身就是一种阳,或者说阳的一个方面;而在这种相生相克的运动中又能保持相对的五行形态,具备鲜明的五行性质,这种相对的静止或定性就是一种阴,或者阴的一个方面。

    真气有五行,有生克,这本身就是对真气那相互作用、对立统一的阴阳两面性的最好诠释,所以要想搞明白五行生克就先要明白阴阳。

    说到阴阳就不得不去想象天地之初,虽然我们未曾见过,但这种创生是刻画在我们的神识之中的,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传承着从“无”到“有”幻化宇宙的那个大道,难道有人能确定自己是来自宇宙之外甚至这个世界之外的吗?我们都是宇宙的产物,也是宇宙的生产者。

    最纯粹的阴阳就好像宇宙大爆炸与盘古开天地一样,在阳清上升和阴浊下沉的天地大造之中,何尝不能体会到宇宙大爆炸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和无数星体。趋于发散的阳动与趋于凝聚的阴定(其实笔者差点用“阴静”这个词,好吧,这是邪念作祟,),很难不使人联想到红移与蓝移。

    真是玄妙啊!可这个感慨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发了,而且还很淡定地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那老头儿或者说那些老头儿们,那些早已作古的老头儿们……他们是怎么悟道的?太不可思议了……

    每每想到这里,笔者都会被这几千年前的参悟弄得无地自容,一个“现代文明人”的优越感在那些大智慧面前顿时被击得粉碎。

    后来笔者安慰自己,这就是事物的普遍联系,那些作古了的老头的言论在今天还能大行其道,很有可能不过是现代人在这种联系中产生了一些共振,然后共鸣,继而出现了一些错觉吧,以至于牵强附会。

    不过,在《易宇宙》那茫茫的修真界中,修真者们可都是靠着对天地的感悟出来混的……

    好吧,让我们回到正题。

    阳是道的动力,阴是道的规则。如果说阳是造物主手中的黏土,阴则是造物主那双神奇的手。

    如果没有阴,那么阳只会散去。没有了黑乎乎的地,那个白清清的天也没有了承载。宇宙一个大爆炸就仿佛放了一挂N的n次方响的鞭炮之后便化为了虚无,没有红满地的炮皮子也没有直窜鼻的火药味。这也就是为什么说“阴阳”而不是说“阳阴”……

    所以阳是原动力,阴是对这动力的约束,故而阴胜阳。这也许能让咱男人们明白,为什么挣的钱都让女人花了。

    ……

    相克,水克火、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

    水克火,不是水灭了火,而是重阴的水可以控制(压制、转化、引到甚至助长以及其他的什么)重阳的火。这里的水可不单单是炸油条的往煤里加的水,那是五材不是五行。不过一定量的水居然可以分解出氢氧,提供更多能量,过多的水又能一下浇灭煤炉,这也倒是挺形象的。

    土克水,水乃重阴,水即是规则的极致体现;土乃阴阳平衡,也就是相对的稳定。故而那体现量变与质变,流转于所有阴阳运动之中的平衡点土,也就能很好地利用阴这个规则了,看似是土的平衡离不开水,其实正是土在阳的动力下收集控制着水。

    木克土,阴消阳长为木,这多出来的阳动能轻易打破土的平衡,而阴则是趋于稳定,也就是造就平衡,所以水和金克不了土,木可以。木的这种稳定的阳动又能很好的控制平衡的走向,也就是土的走向,火却只能破坏。就好像一个平衡木运动员,靠着肌肉提供动力做出各种动作,而同时又需要运动神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