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桃林场巧结识韩(1/2)
酷书网新域名清大家记住,www.xkstxt.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第四十四章桃林场巧结识韩上接前述第二十五章,韦庄“去世”时口中反复吟诵杜甫诗句“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之意是念念不忘老友黄滔。她身退离蜀后,辗转来到泉州,路经桃林场(今泉州永春县)小住歇息。
一日,她正在客舍前的池塘边,聚精会神地垂钓。从不远处走来一位儒士装扮的人,来到她的身旁吟道:
插槿作藩篱,丛生覆小池。为能妨远目,因遣去闲枝。邻叟偷来赏,栖禽欲下疑。
虚空无障处,蒙闭有开时。苇鹭怜潇洒,泥鳅畏日曦。稍宽春水面,尽见晚山眉。
岸稳人偷钓,阶明日上基。世间多弊事,事事要良医。(《桃林场客舍之前有池半亩木槿栉比阏水遮山因命仆夫运斤梳沐豁然清朗复睹太虚因作五言八韵》)
她听后,赞道:“好诗!好诗!”接着问道:“这池塘是您的吗?”
韩答:“非也,老夫恶其周边槿篱生枝,妨碍视野不得见远山,故将藩篱进行修整。怎么样?现在看起来是不是清爽多啦?”
她又问道:“我在此垂钓并没有妨碍您什么吧!”
韩又吟道:
莫嫌谈笑与经过,却恐闲多病亦多。若遣心中无一事,不知争奈日长何。(《赠友人》)
她答道:“我在此垂钓的心境正如先生所言,正是闲忧各半。”
韩说:“那不一样,你垂钓是在钓王侯,吾辈修整藩篱纯粹是消磨时间。”
她笑着说:“那我今天算是钓到您这个王候了?不知先生贵姓?”
韩说:“从前曾为王侯,如今却是一届布衣。”接着又吟道:
高阁群公莫忌侬,侬心不在宦名中。岩光一唾垂紫,何胤三遗大带红。
金劲任从千口铄,玉寒曾试几炉烘。唯应鬼眼兼天眼,窥见行藏信此翁。(《此翁(此后在桃林场)》)
她笑道:“先生真是讳莫如深啊!”也相和吟道:
天遣多情不自持,多情兼与病相宜。蜂偷野蜜初尝处,莺啄含桃欲咽时。
酒荡襟怀微,春牵情绪更融怡。水香剩置金盆里,琼树长须浸一枝。《多情(庚午年在桃林场作)》(《香奁集》)
韩说:“看来先生的姓名是不便提及啦!那就姑且叫你多情吧!鄙人免贵姓韩名。此前曾在闽王王审知府中供职。”
自她以“韦庄”名在蜀“逝世”后,当下还没有认真考虑下一步该称作什么名。所以,在这姓名的空白区间,我们也顺应其意,暂且称其为“多情”吧,,当然,据前述诸诗善用“多情”一词的情况看,“多情”这个名字无论是从她对李亿的一往情深来看,还是从她对国家,对民族的感情上来看,都是十分恰当不过的,亦是受之无愧的。
多情又问道:“既然先生曾在闽王王审知府中任职,可认识黄滔吗?”
韩答:“当然认识,我们是老朋友了,能得到王审知的重用,全靠他的引荐。多情兄想必也与他认识?”
多情答:“岂止是认识,我们是二十多年的老友啦!这次入闽就是特地来看望于他。我已有三年多没有他的音信,不知他近况如何?”
韩叹息了一声说:“既然是老友,我也就不瞒你啦!你晚来了一步,就在不久前,他已下世。”
多情听此噩耗,如闻睛天霹雳,脑子嗡的一下,失去了思维能力。想不到乾宁元年(894)一别竟成永诀,临别时以诗相赠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音容犹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此刻却是难以为报,看来要遗憾终生了。多情对此悔恨不已,心想:“要是早一点引退就好了,竟然没有见老友最后一面,实在是遗憾呐。”
韩说:“多情啊!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人死如灯灭,请节哀,千万保重。”
多情心想:“既然‘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的愿望不能实现了,至少还可以到他的墓前祭奠一下。于是赶紧收拾好钓具,遂与韩匆匆告别。
黄滔的原籍泉州莆田白沙,在唐初就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唐宪宗赈灾,因闽江河道险阻,派遣陆庶才修建福延驿道、四驿十三铺和白沙大濑驿。大濑驿作为水陆驿站,不仅为朝廷所用,而且也是僧侣们往来理想的歇脚地。唐昭宗光化年间(898-900年),雪峰寺开山祖师义存在白沙港码头边建了“瀛山寺”,作为雪峰寺的廨院,以方便往来僧侣。除此以外,寺僧为洗浴方便还看中了这里的温泉资源,唐咸通五年(864年),在双峰山下置双峰院,汤院开发当始于此时。
黄滔墓座落在太平山如福寺旁,碑上写着《始祖唐御史大夫黄公墓》,墓上堆土尚新,周围的草还没有长起来,看样子,象是刚刚下葬不久。多情伫立在墓前,鞠躬默哀许久。回想起黄滔的音容笑貌,回想起他们在一起西游东返日子。又想到如果不是黄滔的真诚相助,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考上进士。黄滔可以说是自己一生中关键时刻起到关键作用的关键人物。虽然总想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