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享天伦韦庄居洛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酷书网新域名清大家记住,www.xkstxt.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第三十章享天伦韦庄居洛北

    更新时间2008-6-2215:58:39字数:3403

    接上一章,那吴秀才听罢韦庄要为自己操办婚事的话,便哈哈大笑。他说:“与为兄一同来此,两眼一抹黑,无人能识,又有何人敢将女子嫁于这不知根底之人哉?”

    韦庄答:“兄弟有所不知,我有一堂妹正巧就在此地,若兄弟情愿,我为你牵线就是。”

    吴秀才说:“如此甚好,全仗为兄做主。”

    韦庄走到池塘边用手指着水面说:“兄弟过来看!”

    吴秀才走过来与韦庄并肩面水而立,顺着韦庄所指方向看去。

    韦庄说:“这水中就有一对鸳鸯,你看合适否?”

    吴秀才环顾鱼塘并未看见鸳鸯的影子,又将目光收回到韦庄所指的水面,望着水中二人的影子,不解地答:“水中只有你我兄弟二人之影,何来鸳鸯?”

    韦庄又说:“你就站在这里别动,闭上眼睛,等会儿我叫你睁开眼时,便能看到。不过你现在千万不要睁开眼噢!”

    趁着吴秀才闭眼的功夫韦庄走到一块大岩石后面,撕下嘴边假须,稍加粉饰,又卸下冠帽,梳好发髻,迅速脱下外衣,露出女儿装,然后,才走到吴秀才身边说:“请兄弟睁开眼吧!”

    吴秀才睁眼朝水中一看,自己的身边果然有一位穿红戴绿的女郎,只是这女郎看着面熟,心想:“该不是韦兄搞的什么法术逗我开心吧!”

    便扭头将视线从水面移向身旁,发现身旁的的确确多了一位女郎,却不见了韦庄,便大呼:“韦兄!韦兄!”

    只见身旁的这位女郎此时笑得是前仰后合,少顷,韦庄强忍住笑对吴秀才说:“你不是让为兄做主吗?要娶妻生子吗?”

    韦庄抬起手指着自己的鼻子说:“你看这位如何?”

    吴秀才这才认真的看着已着女儿装的韦庄,果然眉清目秀,气度不凡,用十分疑惑的口吻问道:“您就是韦兄表妹?”

    韦庄答就:“去掉表妹二字。”

    吴秀才大吃一惊,他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从长安到洛阳一路相伴的韦兄竟然是一位如此标致的女郎,遂着急地向韦庄询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韦庄的回答很简单:“男扮女装是为了走仕途之路,报效国家。”

    吴秀才说:“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韦兄,噢!韦姐欲为国致士,其勇其气,可嘉可叹,吴某实在佩服之至,不过就此以身相许兄弟实不敢当。”

    韦庄说:“男婚女嫁乃人之常情,在此国难之际,吾辈难有作为,弟欲娶,为姐亦欲嫁,加之我们二人已相互了解,不如就近各取所需,岂不妙哉美哉?”

    吴秀才一想也有道理,就答应了这桩“婚事”。于是,韦庄就与吴秀才在洛北同居了。在此期间韦庄恢复了女性装扮。如《晚春》中所涉:“秦氏髻”“洛川神”就是她恢复女儿装的自比自喻。除此以外,韦庄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似乎并不刻意隐瞒自己性别。如《对梨花赠皇甫秀才》:“且恋残阳留绮席,莫推红袖诉金卮。”《南邻公子》:“醉凭马鬃扶不起,更邀红袖出门迎。”《边上逢薛秀才话旧》:“也有绛唇歌白雪,更怜红袖夺金觥。”《对雪献薛常侍》:“门外寒光利如剑,莫推红袖诉金船。”《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宅后绿波栖画,马前红袖簇丹。”等,都以“红袖(红衣女)”作为自喻。洛北三年,韦庄为吴秀才生下了一双儿女,其诗《与小女》云: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此诗形象地描叙了韦庄的女儿咿呀学语,因为衣服没有花饰而哭泣的趣事,也表现了韦庄对女儿小小年纪竟然能辩知物件好赖的惊异和无法满足女儿物质需求的愧疚,如实地记录了母女俩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相关诗作还有《忆小女银娘》、《勉儿子》等)

    但是,平庸的家庭生活并没有将韦庄的思想就此束缚,她时常把政局放在心上。其《洛北村居》:“无人说得中兴事,独倚斜晖忆仲宣。”就抒发了没有人同她一起谈论僖宗返回长安,重振国威之事的郁闷和孤独。值得注意的是,明明韦庄是和吴秀才在一起为什么说是“无人说得中兴事”呢?如果说句中“仲宣”(王粲)指喻李亿,那么与李亿相比较而言,吴秀才虽能在生活上对韦庄嘘寒问暖,呵护有加,却不问政治,胸无大志,是典型的居家男人。生活在一起后,韦庄才发现与之并没有共同语言,对于这种情况在诗中只是没有明说罢了。对政治漠不关心,自然也帮不上韦庄什么忙,这就是导致若干年后与吴秀才分手的根本原因。

    韦庄诗《北原闲眺》云:“欲问向来陵谷事,野桃无语泪花红。”其中“陵谷事”喻指当前黄巢起义的形势,其“野桃”即自喻,其意是一提起当前国家的危难形势就伤心难过。挥刀斩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如其《晚春》所云:

    花开疑乍富,花落似初贫。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