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林黛玉沉湖之谜(1/5)
酷书网新域名清大家记住,www.xkstxt.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红学界普遍认为,曹雪芹的《红楼梦》在完成之后,由于种种原因,除前八十回大体保存下来以外,后面的内容全部迷失,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后四十回,是在曹雪芹去世近三十年以后,由高鹗续写的。高鹗对《红楼梦》的第一女主角林黛玉的最终死亡作了如下的安排:在贾家不断败落之后,为了给处于疯癫状态的贾宝玉冲喜,贾母弃林黛玉于不顾,采用王熙凤出的“调包计”,安排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林黛玉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人迎娶了薛宝钗,于是“焚稿断痴情”,悲愤而死。
关于林黛玉的这样一个结局,由于通行本的广泛流传而深入人心。但是,我个人认为,尽管“焚稿断痴情”堪称高鹗续书中最成功的部分,但并不符合曹雪芹的原笔原意。
小说里面对宝玉和黛玉的身份是有一个特殊设定的。宝玉和黛玉原来都在天界。宝玉是天界赤瑕宫的神瑛侍者,黛玉原来是天上的一棵绛珠仙草,后来修炼成了一个女身。宝玉下凡以后,黛玉也跟着下凡。更准确地表述,就是神瑛侍者下凡以后,修成女身的绛珠仙草也随即下凡。书里面说得很清楚,天上的绛珠仙草下凡有一个很明确的目的:在天界时,赤瑕宫里面的神瑛侍者每天都出来给它灌溉甘露,才使得它能够健康地生长,后来修成了一个女体(可以叫做绛珠仙子)。所以,她下凡以后,成为林黛玉,就要把一生的眼泪还给神瑛侍者。因为这个神瑛侍者下凡以后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眼泪就是还给贾宝玉的。这是作者在第一回里面就跟读者交代的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人物关系的设计,是非常美丽的一个描述。
在书中后来的情节流动当中我们就有一个感觉,就是从天上下凡到人间的这二位,本身并不知道自己是从天界下凡的,只有做梦时才可能会隐隐约约地恢复在天界的感觉。总之,在人间,他们就和其他的俗人一样生活。林黛玉每次和贾宝玉闹别扭都要流泪,根据第一回的假设,这都是在还灌溉之恩。书里面有没有一回写到林黛玉的眼泪还得差不多了呀?有的,这就是第四十九回。那个时候,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猜忌已经消除了,林黛玉对贾宝玉也放心了。在这种情况下,贾宝玉也表达了他对林黛玉和薛宝钗和好的不解,在林黛玉回答之后他也表示了理解。这个时候,黛玉就说了:“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作为人间的一个女性存在,她本来爱哭,老有那么多的眼泪,现在她自己就意识到她的眼泪少了;但她没有意识到的是,她是天上的一个绛珠仙子,正在人间还泪。可是,读者读到这儿心里就明白,她的总泪量应该基本等于在天上时神瑛侍者灌溉她的那个总量。这个量不断减少,最后就接近于零,实际上也就预示了林黛玉的还泪之旅是有终点的。
宝玉也是仙人下凡,但他也并不清楚自己的真实身份,他所有的思维都是人间化的。听了黛玉这句话以后,宝玉怎么说啊?宝玉说:“这是你哭惯了,心里疑的,岂有眼泪会少的?”他就不知道他们两个还有一种特殊关系,人家的眼泪就是会递减——把当年那个灌溉量偿还得差不多了之后,人家就没泪了。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对男一号贾宝玉与女一号林黛玉的前世今生的设计确实极为精妙,让这两个人物那跌宕起伏的悲剧故事充满了神秘色彩。而对有着仙界身份的林黛玉,如何安排她的最终结局,一定会是曹雪芹精心设计的内容。在前八十回《红楼梦》中,最能够体现林黛玉生活状态与精神气质的黛玉葬花,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分析曹雪芹创作意图的最好文本。那么,黛玉葬花,这个《红楼梦》里面最美丽的画面之一,究竟体现出了林黛玉怎样的生命特点?而这与她最终的死亡又有什么关系呢?书里面描写的林黛玉,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诗意生存——她的生活是诗化的生活,是充分地艺术化的,黛玉葬花就是一次完整的行为艺术。行为艺术这个概念,是近一百年来,乃至于近五十年来才在西方出现和热闹起来的,但是我们的老祖宗曹雪芹在二百多年前就在他的小说里面写了林黛玉的行为艺术。这绝不是夸张,你想,她葬花是不是行为艺术啊?首先,她有道具。什么道具呀?有花锄。因为葬花要刨坑,所以要有花锄。林黛玉是一个弱不禁风的人,她扛的会是什么样的花锄?这个花锄如果不是一个艺术化的花锄,而是一个市卖的花锄,甭说扛了,她举都举不起来。这就说明她为自己制作了一个能够扛在肩上的花锄,这个花锄必须要特殊制作,这不是艺术行为是什么行为?而且这个花锄上还挂着一个花囊,这个花囊显然是精心地缝制和刺绣的。还不算完,另一只手还要拿一个花帚,因为花瓣需要扫在一起。这个花帚,你想一想,能是傻大姐用的那个大笤帚吗?肯定不是。它肯定是非常精致的,而且它的制作原料还不一定是竹子什么的,我们很难想象是什么做的,但是我们又可以想象它是完全艺术化的。服装更不消说了,她在那天肯定是自己精心设计自己的服饰。
她葬花有路线,在大观园里她早已事先踏勘好了的:从她的潇湘馆出来,沿着什么什么样的地方走,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