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酷书网新域名清大家记住,www.xkstxt.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这日午夜, 北城大门便打开, 只准出, 不准进。

    刘牧守着北城多年,早就预料到祭天这天会是个什么状况,所以早早的就禀明上司,将开启城门的时间, 提前到了午夜。

    只是,他未料到的是, 今日出城的百姓, 像是早就商议好似的, 大多都穿着丧服。

    从城门楼向下看去, 密密麻麻的人群, 或提着灯笼, 或举着火把。

    在火光的照耀下,像是一条长长的蜿蜒着的白色挽联, 一直延伸到远方。

    他手握成拳, 像是顺着人群的尽头,看到了城北的祭天台。

    此时的祭天台, 堆满了柴薪。

    戍城司足足满了五日, 都是上好的松木,从百里之外运送过来, 垒成一座几米左右的高台。

    台上铺有木板,基座稳固,几人坐而不倒;四周堆有沙土水缸, 万一有所变故,也能及时挽救。

    天刚透出一丝光,台前已经围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闻讯而来的百姓。

    也有少数官员提前而来,他们远离人群,坐在马车之内,或闭目养神,或拉开帘子不时的看向窗外。

    天渐渐亮起,却没有太阳升起,乌云翻滚,风过四境。

    百官的马车也越聚越多,开始官员下了马车,或拜访上司,或三五成群在一块,议论纷纷。

    宋府的鸦青色的马车停到了最角落之处,丝毫没有惹人注意。

    首先下来的是宋家三公子宋临翰,他撩起衣摆,从车架上一跃而下。

    随后出来的宋家二公子宋临毅,这些年的他愈发有长兄的风范,一垂眸,一敛目几乎看不出脸上任何情绪。

    而最后走出来的,是宋家大公子宋临渊则搀扶着其父宋天觅,前者气质舒朗开阔,后者沉稳如石,即使双鬓泛银,气度之上也不输给自家长子。

    宋氏一门四官,今日居然悉数到场。

    别说其他人有些好奇,就连宋小弟自己都有些不解,他伸手将父亲从马车上扶下来,低声抱怨:“大哥你也是的,父亲这两日病刚好,告个假便是了,还巴巴的把他老人家……”

    宋临渊扫了自家小弟一眼,宋小弟自动闭嘴。

    “大哥,我先过去了。”宋临毅整理了自己的官炮,眼底都是幸灾乐祸,“小弟这性子,你骂归骂,不要上火,别转眼他忘记了,您自己气出病来。”

    他现在进了礼部,祭天人员安排和流程,还需要他最后再确认一番。

    宋临渊点头:“今日恐有变故,你多加小心。”

    父亲病了已经月余,前几日有人送了大夫上门,不仅药到病除,还给他留了封信。

    正是这封信,才让他打消了之前的疑虑,携父亲一同前来。

    嘱咐完老二,他侧过头去看老三。

    “今日,你务必守在父亲身侧,不去和你那些旧友攀谈,也不和你的同僚寒暄。”宋临渊眼神锐利,“记住了吗?”

    宋小弟:“记住了。”

    宋临渊看着不远处的官员们,大多是依着派系而聚。

    左相和西大营李将军为首的帝王嫡系,此时意气风发,眉眼都带着喜意。

    尤阁老和兵部尚书为首的国师派系,此时皱着眉,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显然这几日用尽手段,也没能阻止这场所谓的“***事件”。

    几乎没有人能扛的大旗却人才辈出的清流一派,大多默不作声,即使眼底或沉痛,或不忍,或如同往常并无异议。

    除此之外,还有中立不结党的言官,和一些老狐狸——

    吏部尚书廖亚宇高挂病字牌,坐在马车内,无论谁来拜访,都是咳嗽到一幅病入膏肓的样子。

    苏阁老苏蕴则干脆在马车里睡上了,雷打不动,唤声不醒。

    直到帝王到来。

    ……

    宋临渊跪倒在地,口中高呼万岁,心中想着的却是——

    今日,也不知道搅的是浑水,还是血池。

    ***

    台下芸芸众生。

    谁也不知道,在祭天台后的高塔之上,坐着一名将死之人。

    他双颊通红,眼神发灰,就连呼吸也是时急时缓,咳嗽起来更像是要把心脏直接吐出来。

    “咳咳——”

    乔三手握着扶手,张口吐了一口血,才觉得今日好上不少。

    旁人急急递过来一片参片,被他伸手直接打飞了,他喘着气,胸膛剧烈的起伏着:“我还……死不了……”

    那日和出殡的队伍撞上,原本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后来却不知道为什么,对面突然发作起来。

    他在拥挤的人群中被冲倒,无数双脚踩踏在自己身上时,乔三想起了幼年时陪同父母参加的那场庙会,失惊的马使得庙会人群一片惊慌。

    人挤人,人踩人,最后死伤无数。

    他被人救起,昏迷不醒的回到住处,诊治的太医说他伤及肺腑,大限将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